恒溫熒光PCR檢測儀憑借操作簡便、快速靈敏、無需復雜溫控設備等優勢,在牛輪狀病毒(BRV)的現場檢測中展現出顯著應用價值,尤其適用于養殖場、基層獸醫站等非實驗室場景,其核心原理是利用恒溫擴增技術(如LAMP,環介導等溫擴增)在恒定溫度(通常60-65℃)下實現病毒核酸的高效擴增,同時通過熒光信號實時監測擴增過程,直接判斷結果,無需凝膠電泳等后續步驟。以下從檢測流程優化、現場適應性及應用優勢三方面,闡述其具體應用邏輯。
一、基于現場需求的檢測流程簡化與優化
牛輪狀病毒主要通過糞便、分泌物污染傳播,現場檢測需快速處理樣本(如糞便、腸內容物)并完成核酸提取與擴增,恒溫熒光PCR檢測儀的流程設計需貼合“快速、便攜、少污染”的現場特性。
樣本前處理簡化:傳統實驗室檢測中核酸提取需離心、柱純化等步驟,現場操作可采用更簡便的方法:取少量糞便樣本(約0.1g),加入裂解液(含去污劑和蛋白酶 K),60℃水浴10-15分鐘裂解病毒顆粒釋放核酸,經簡單離心(便攜式離心機)后取上清直接作為模板。此過程省略核酸純化步驟,利用恒溫擴增對粗提模板的耐受性(LAMP技術對雜質的抗干擾性較強),將前處理時間壓縮至20分鐘內,大幅降低現場操作難度。
恒溫擴增體系適配:針對BRV的保守基因(如VP6基因,高度保守且易設計特異性引物),設計LAMP引物組(包括2對內外引物),并在體系中加入熒光染料(如SYBR GreenⅠ)或熒光標記探針。反應混合液(含引物、酶、dNTP、模板)加入后,將恒溫熒光PCR檢測儀溫度設定為63℃,恒溫擴增30-40分鐘,同時實時監測熒光信號。若樣本中存在BRV核酸,擴增過程中熒光信號會隨產物累積而增強,達到閾值時判定為陽性,全程無需人工干預,結果自動判讀。
二、現場環境的適應性設計與應用場景
養殖場、屠宰場等現場環境往往缺乏標準化實驗室條件(如潔凈操作臺、穩定電源),恒溫熒光PCR檢測儀的硬件與操作設計需針對性優化,以保障檢測可靠性。
設備便攜性與抗干擾能力:主流設備體積通常僅為傳統PCR儀的1/5,重量不足5kg,可通過蓄電池供電(續航4-6小時),適應野外或無穩定電源場景。同時,儀器具備溫度校準功能(誤差≤±0.5℃),避免環境溫度波動(如夏季高溫、冬季低溫)對恒溫擴增的影響;反應孔采用密封設計,減少樣本間交叉污染,降低現場操作的污染風險。
即時決策支持:在規模化養殖場,若犢牛出現腹瀉等疑似BRV感染癥狀,現場檢測可在1-2小時內(樣本處理+擴增)得出結果,無需等待實驗室送檢(傳統檢測需1-2天)。獸醫可根據陽性結果快速采取隔離病牛、消毒環境、對未發病犢牛緊急免疫等措施,遏制病毒傳播;對于屠宰場的待宰牛群,現場篩查可及時發現隱性感染者,避免病毒通過肉類加工環節擴散。
三、相比傳統方法的應用優勢與局限性
靈敏度與特異性:恒溫熒光PCR對BRV的檢測下限可達10copies/μL,遠高于傳統的ELISA(酶聯免疫吸附試驗,檢測下限約103-10? copies/μL),能檢出隱性感染或低病毒載量樣本;通過特異性引物設計,可區分BRV與其他腸道病毒(如牛冠狀病毒、大腸桿菌),減少誤診。
操作門檻低:無需專業PCR操作技能,基層獸醫經簡單培訓即可掌握,步驟僅為“樣本處理-加樣-啟動檢測”,避免傳統PCR的溫度循環操作復雜性。
局限性:相比實驗室的實時熒光定量PCR,其定量準確性稍低(恒溫擴增的指數期較短),更適合定性篩查;若樣本中含有高濃度抑制劑(如糞便中的腐殖酸),可能抑制擴增反應,需通過優化裂解液配方(如加入螯合劑EDTA)減少干擾。
恒溫熒光PCR檢測儀通過簡化流程、強化便攜性和提升檢測效率,完美適配牛輪狀病毒的現場檢測需求,為基層防控提供了“即時診斷”工具。其在快速篩查、疫情溯源和防控決策中的應用,有助于降低 BRV 對養牛業的經濟損失,尤其在規模化養殖和基層獸醫體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實用價值。未來通過進一步優化引物設計和樣本處理方法,可進一步提升其抗干擾能力和檢測效率,擴大應用場景。
本文來源于深圳市芬析儀器制造有限公司http://m.guowengen.cn/